注意!踏春出行有哪些“马路杀手”

学智站 人气:2.85W

清明时节雨纷纷,今年清明小长假南方遭遇强降雨天气,两广高速、沪宁高速均连发事故,致使人员伤亡。雨季踏春出行,马路上的哪些“天气杀手”需要注意?快点随小编往下了解下踏春出行有哪些马路杀手需要注意吧。

注意!踏春出行有哪些“马路杀手”

第一个杀手:强降雨

初春时节的3、4月份,南方的暖湿气流显著增强,此时遇到南下的冷空气,冷暖交汇,江南一带成为我国降雨最频繁出现的区域,而随着华南区域逐渐进入前汛期,4月,华南一带雨势显著增强。

雨天行车,一个是路面摩擦系数较之干燥路面,会有所降低,从而使得刹车距离拉长,带来交通安全隐患:

高速公路发展较早的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:雨天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平时增大2-3倍。道路湿滑时,轮胎与路面的直接接触受到妨碍,摩擦系数减少。在雨天,因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半,制动距离也会随之增加2倍。再者,路湿滑时,紧急制动易造成轮胎抱死,这也是制动距离变长的主要原因,因此暴雨天往往会造成高速公路的追尾事故增加。另外还会造成路面积水,形成水膜。

什么是水膜>>下雨时,在公路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积水,像水膜一样贴在路面上,这层“膜”大大降低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,当车速过快时,就很容易发生“水上漂”现象,这就是“水膜效应”。

局地性的暴雨使路面的排水压力陡增,一些排水不够通畅的活特别低洼的地方就可能出现积水。一般情况下,降水强度越大,时间越长,积水就越深,就越容易引发事故。机动车在有积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,因轮胎与路面间的积水不能排除,水的压力使车轮上浮,形成车辆在路面上滑行的现象,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车辆侧滑的危险,容易造成交通事故。

另一个就是影响司机视野,由于能见度降低,如果安全车距不够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。

第二个杀手:团雾

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长城介绍,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几倍,甚至几十倍,损失极其严重。近两年中,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死伤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,三分之一左右与大雾,尤其是团雾具有关联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团雾,团雾为何被称为“幽灵般的马路杀手”,驾驶者应当如何应对?

●神出鬼没“组团”来袭

“公众常见的雾一般来说都是以成片的形态出现,并且水平尺度较大。”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顾问李小泉介绍。与此不同,团雾是在大雾中数百米到上千米的局部范围内,“潜伏”着的雾气更浓、能见度更低的雾。由于这一特征,团雾也被称为“雾中雾”。

“它的身材较为‘娇小’,一般只有几十公里,有时只有几公里。”李小泉称,但是“玲珑”的团雾“内心”却更为阴暗,它的能见度通常只有几十米到一百米,最严重时能见度几乎在数米之内,处在团雾之中有时“伸手不见五指”。

“团雾之所以对行车安全威胁较大,主要由于它具有局地性、组团性以及移动性三大特点。”李小泉说。团雾的生成和局地天气条件有关,它就好像是一片片落在地上的“云彩”,范围只有几公里,其外部视线良好,内部却是朦朦胧胧的,能见度非常低。因此,当司机意识到有雾的时候,可能已经进入团雾的中心,若来不及刹车就极易引发追尾事件。

从时间上来看,团雾游荡作案也有一定规律,它最容易在早上6时到8时之间出没,同时也偏爱在夜间“加班加点”,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、无风。

据悉,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目前已经开展部分有关团雾的研究,如根据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团雾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,寻找到危险路段后提前安装加密监测器,并在该路面设置灯光装置,减小团雾可能造成的危害。